FV iNose 林晏君鼻整形中心 Line分享 Line分享 YouTube 免費專線
大師美學

最新消息

  • 12週年幸福能量:放慢腳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 最新 Yahoo 採訪報導

  • 2023 iNose 11周年,兩店同歡慶

  • 大師美學竹北分院,未來診所,預約全新世紀醫療新視野

  • 新聞報導:歸屬感營造:像家一般的iNose大倉美學診所 (大師美學的前身)

  • telegram 最火紅的通訊軟體

高單位維他命C能增強免疫力嗎?

22 二月 2020

抵抗力點滴line廣告1

結論:

在實驗裡發現,需要維持iTreg細胞穩定的維他命C濃度,大約是50 µM左右就已足夠,而這剛剛好是一般成年人血液內的維他命C濃度。因此,雖然這兩篇研究釐清了維他命C對iTreg細胞功能穩定的重要性。

維他命C與免疫力之間眉來眼去、似真若假的關係,要從蛋白質教父鮑林博士(Linus Pauling)說起。鮑林博士是目前歷史上唯一一個「獨」享兩次諾貝爾獎,而不用把這殊榮跟其他人分享的科學家(一次諾貝爾化學獎,一次諾貝爾和平獎)。在1960年左右,鮑林博士因緣際會認識了另一位生化學家史東博士(Irwin Stone),他被史東博士大力推廣高單位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的論點大大吸引,兩人一拍即合。自此,鮑林博士開始身體力行,每天服用一千毫克的維他命C,遠遠高過當時美國食品與藥物管制局建議的成人每日攝取劑量60毫克。後來,鮑林博士更寫了一本書,大大暢談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與流感。

鮑林博士對維他命C幾近偏執的支持,引起醫療、營養學界一片譁然。正反聲音都有,但大多數的臨床實驗與基礎研究,對鮑林博士的論點都是以負面點評作收。這麼多年來,依然沒有扎實的研究數據與結果,可以支持鮑林博士所謂「高劑量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減緩症狀」的論點。

雖然,「免疫系統」的確非常介意我們每天吃進嘴裡的東西,也有很多研究在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如果仔細查找現有文獻,會發現目前針對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對免疫系統功能的研究,泰半是由維生素A與維生素D引領風騷。鮑林博士那本狂賣熱銷的書,已經讓維他命C可以預防感冒的「民俗療法」,如都市傳說般深植大家心目中。

細胞胞分子矯正醫學所講究的就是劑量、劑量、劑量(重要的話說三次), 高劑量維他命C具有抗組織胺、解毒、抗病毒與抗發炎的特性, 能合成膠原蛋白與支援腎上腺皮質醇來應付壓力。

  人體,由於演化的需求,無法自行合成維他命C,就算是大量吃青菜水果仍然不夠身體所需。而政府所規定的建議使用量500mg完全不夠。雖然市售維他命C瓶子上面寫多食無益,其實多食也無害,維生素 C是水溶性的,吃多了頂多腹瀉,但吃太少,自由基就能存在身體內攻擊自己細胞,引起老化與癌症等問題。

  維他命C有不同的劑型種類,不要自己隨便到藥局買一買就吃,一般藥局那酸酸甜甜的錠劑,是添加了賦形劑、鈣等…對身體不一定好,建議最好讓醫師頻估,靜脈注射會比用吃的更容易吸收。

維他命C 免疫力
維他命C給予要求:
1、正確的劑型
2、適當的技術
3、足夠頻繁的劑量
4 、足夠高的劑量
5、某些附加營養素的搭配使用
6、 足夠長的時間

  • 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1954年若貝爾化學獎、1962諾貝爾合平獎,致力於推廣維他命C。
  • 艾伯特.聖捷爾吉Albert Szent-Gyorgyi,1937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確立維他命C的化學結構、分離及純化。
  • 鮑林博士的建議,每日攝取18公克的維他命C後,不再經常感冒。
  • 使用積極的營養補充具有治療癌症甚至逆轉情勢的能力
  • 用為治療精神分裂症和癌症的一部分。
  • 休.賴爾登Hugh D. Riordan指出,高劑量維他命C靜脈注射是腫療學家夢寐以求的療法;是一種只殺死癌細胞,同時保留正常細胞的化學療法。
  •  

維他命C:是一種結構類似葡萄糖的偈色結晶物質小分子,由六個碳原子、六個氧原子和八個氫原子所組成的單一分子,名為抗壞血酸C6H8O6

維他命C劑量:一般人約每天吃2g=2000mg 會達到腹瀉量,若有生病,腸胃容忍度還會自動提高到30~50g。

治癒:當證據顯示某種特定的醫療情況可屢次明確地以一特定療法治療時。

聖捷爾吉的生命理論:生命狀態的本質,是身體組織裡像是蛋白質這樣的有機分子,必須維持在電子去飽和的狀態。所有物質都有不同比例的電子、質子和中子。維他命C與身體內許多基本化學物質產生交互作用,可確保身體組織和分子間發生源源不斷規子交換的最主要物質之一。當電子充份流動,健康便存在;當電子流動受阻,疾病便產生;當電流停止,死亡就發生。而在電流受阻時,需要更多的維他命C來幫忙修復損害。

GLO:是最終把葡萄糖轉變成維他命C的肝臟酵素序列中的最後一個,而人類就是缺少了這個叫做L-古洛糖酸內酯氧化酶的肝臟酵素。

維他命C給予重要性:
1、 天然解毒劑 ,對眾多毒素的直接抗氧化作用
2、促進肝臟中幾種藥物解毒代謝酵素的活性
3、對細胞的保護及修復能力,維他命C是血漿中唯一可以提供完整的保護,防止血中脂肪代謝分解的抗氧化劑
4、維他命C是人體膠原蛋白合成的重要關鍵
5、可以保護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免於受到壓力的危害。
6、合成肉鹼,參與運送脂肪到身體細胞燃燒營養素的粒腺體以提供身體能量
維他命C已被證實有能力中和各式各樣的有毒物質。
化學解毒效果:維他命C和特定毒素是以化學方法直接交互作用,使毒性降低或不具毒性。
化療:維他命C會加強藥物的抗癌作用,而不會增加藥物引發的毒性作用。

高劑量維他命C的安全性
癌末病人長期高劑量補充:每天50000毫克的維他命C靜脈注射,八週,未驗出任何毒性
通常的建議攝取量在60-2000毫克,會發揮促氧化作用,而且還有補充者正好處於一個或多個催化金屬的血液濃度或組織間質液濃度夠高的獨特臨床情況下才會發生。因此,當低劑量的維他命C造成一些人的不舒服,提高劑量是會讓感覺變好的解決方法。

原因:大量過剩的維他命C,是消滅剛產生的自由基,或恢復其對周圍組織之直接傷害,唯一最好的立即治療。

維他命C與癌症

人類每日補充200毫克的低劑量維他命C,比起更大劑量的維他命C,更容易導致促氧化作用。
高劑量的維他命C,口服3000-5000毫克(第一週),提高至5000-10000毫克(一週後),同時補充水份、大量排尿。當腫瘤比較大時,維他命C的效果可以導致腫瘤內的急性細胞死亡。
大劑量的維他命C,通常解決了很多不同的毒性反應。

維他命C幾乎沒有副作用,以一天24小時而言,口服20000毫克和靜脈注射300000毫克都是非常安全的。

最適劑量

口服:健康成人以每日12000毫克最佳,癌症病人以每日10000毫克為佳。
考量:腸道耐受性
每日服用6000毫克以下,只對少量人是最佳劑量。

多吃維他命C,大部分的口服劑量僅能提高血液濃度幾個小時,其他時間血液的維他命C濃度會回歸到70M/L的基準水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維他命C的攝取量,每日為60毫克,近日修訂為男性每日90毫克,女性每日為75毫克。

每日攝取500毫克至20000毫克,甚至做為治療時會提高至40000、60000至200000毫克不等。

一開始服用維他命C補充劑的人,是從一個血漿濃度相對不足的狀態開始,在經過重複服用後,組織和血漿內的濃度會增加,耐受力也會變大。

腸道耐受力,從小劑量著手,每一個小時重複一次,直到感覺到腸道不舒服(放屁、脹氣、拉肚子)


維他命C的種類

天然與維他命C與合成L-抗壞血酸分子相同,他們的化學性質沒有已知的差異。天然維他命C通常存在於植物色素組合的生物類黃酮中,生物類黃酮 大多是抗氧化劑,存在於柑橘類和蔬果中。這類的低劑量維他命C都很好吸收,但要達到效果則要大量食用。

抗壞血酸鹽Mineral Form C

這種礦物性的抗壞血酸鹽,有些人認為對胃比較溫和,但禁止使用於腎臟疾病。此外,在抗壞血酸鈉中,鈉原子會奪取一個抗氧化電子,一旦被吸收後,抗壞血酸需要從人體代謝中獲取一個電子,也因此破壞其效果。

酯化維他命C Lipid-Soluble C

是一種脂溶性維他命C,Ester-C是直正的酯,常見於抗衰老的化妝品成分中,因為其抗氧化功效和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當採用口服時,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在肝臟內可以大量轉化為L-抗壞血酸和棕櫚酸。

微酯粒維他命C Liposomal C

對一些癌症患者來說,一般的維他命C補充品可能無法讓他們的血液達到足以對抗疾病的濃度。
高劑量微酯粒維他命C的效果是緩慢增加血液濃度,有選擇性地對癌細胞產生毒性

大量維他命C安全嗎?
副作用-天然的瀉藥,比喝水還安全。
提供一個替代藥物治療便秘的方法,腸道耐受力每個人八同,當一個人生病時,他的腸道耐受力可以增加至一百倍。

鮑林博士:有助於消化道與泌尿道的清洗、消炎、殺菌效果,會使得益生菌的補充事倍功半。

原始論文:
1. Yue X, et al. Control of Foxp3 stability through modulation of TET activity. J Exp Med. 2016 Mar 7;213(3):377-97. doi: 10.1084/jem.20151438. Epub 2016 Feb 22.
2. Sasidharan Nair V, Song MH, Oh KI. Vitamin C Facilitates Demethylation of the Foxp3 Enhancer in a Tet-Dependent Manner. J Immunol. 2016 Mar 1;196(5):2119-31. doi: 10.4049/jimmunol.1502352. Epub 2016 Jan 29.

參考資料:

  1. Ooi, S.K., A.H. O’Donnell, and T.H. Bestor. 2009. Mammalian cytosine methylation at a glance. J. Cell Sci. 122:2787–2791. doi:10.1242/jcs.015123
  2. Pastor, W.A., L. Aravind, and A. Rao. 2013. TETonic shift: biological roles of TET proteins in DNA demethylation and transcription. Nat. Rev. Mol. Cell Biol. 14:341–356
  3. Wu, H., and Y. Zhang. 2014. Reversing DNA methylation: mechanisms, genomics,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Cell. 156:45–68. doi:10.1016/j.cell.2013.12.019
  4. Zheng, Y., S. Josefowicz, A. Chaudhry, X.P. Peng, K. Forbush, and A.Y. Rudensky. 2010. Role of conserved non-coding DNA elements in the Foxp3 gene in regulatory T-cell fate.

 

 

 

聯絡我們

captcha
Reload
  • 下方橫幅
服務專線台北店 02-8771-3377/0800-800-727line@das.tw
竹北店 03-6577-713/0800-800-727
© iNose大師美學診所. | 隱私權政策 | Setup by Eidea